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石舂声声糍粑香

    信息发布者:香里巴人
    2018-04-04 15:53:04   转载

    咸宁流传着一句俗语:“吃了香糍粑,准备种庄稼。”糍粑,又叫年糕,是家乡的特产,也是过年必备的美食。

      糍粑的制作非常讲究。腊月里,乡亲们选用当年新收的糯米,淘去谷壳杂质,将糯米用水浸泡一个晚上,第二天捞起糯米沥去水后,放到杉木甑里隔水蒸四十分钟,蒸出的糯米饭香糯、软滑,还有一股独特的木质香味。

      糯米饭蒸熟了,接下来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:用石舂搋糍粑。村里的石舂由石支撑架、木碓杆、石碓和石臼四个部分组成。石碓长长的,连在木碓杆上,落在石臼的正中央,木碓杆的中央架在石支撑架上,另一头方便人们踩踏。平日里它默默地躺在村子中央的空地上,一到腊月,选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,村里人把它清洗干净,石舂就繁忙起来。

      村里只有一个石舂,几十户人家预先约定好次序。搋糍粑是一个力气活,须得大家轮流作业,此时全村男女老幼全部上阵。空地上人来人往,大人踩的踩、拨的拨,忙个不停;小孩看的看、笑的笑,乐不可支。年味在人们的喧闹声中沸腾起来。

      当两个壮实的汉子抬着杉木甑来到空地上时,大师傅挥舞着锅铲盛起适量的糯米饭放在石臼里。两个年轻小伙子并排而立,一个扶着木棍,一个拄着扁担用来保持平衡,两人各伸出一只脚,协力踩踏木碓杆的一头。“吱嘎吱嘎”木碓杆在石支撑架上欢快地唱着歌,石碓有节奏地一起一落,把糯米饭打碎。在石锥升起的刹那,大师傅不时左右手交替伸进石臼里,掌心一翻,拨动糯米饭。等到一面完全捣成了糊状,他两手齐伸,抓住石臼里的饭团,往上一提,手腕向内一翻,再往下一压,没有捣烂的糯米饭就翻出来。整个过程快、准,只留下道道残影,真不愧是“大师傅”!

      糍粑搋好了,几个男人走上前来,帮着主人家抬回去。女主人在洗净晾干的簸箕上撒一层米粉,把糍粑压成圆月形。

      这家的糍粑送回家,那家的糯米饭抬来了。男人们换着踩石锥杆,运糯米饭,送搋好的糍粑,干得热火朝天。热了,敞开棉袄;累了,唱响号子……“吱嘎吱嘎”,石舂不知疲倦地从早唱到晚,直到家家户户的糍粑都搋好了,热闹的空地才慢慢恢复往日的宁静。

      糍粑摊凉后必须及时切割成块,要不时间长了就坚硬如铁,切不动了。切好的糍粑泡在清水里,可以吃很长时间。煎、烤、炸、煮、蒸,每一种做法都味道鲜美,令人百吃不厌。春节时,人们用铁锅把糍粑煎至两面黄色,裹上黄豆粉,蘸着红糖汁,糍粑的软糯、黄豆粉的清香、红糖的绵甜,让人恨不得连舌头一齐吞下去!醇香的糍粑,还寄托着乡亲们团圆、年丰、寿高的美好愿望呢。

      年年岁岁,石舂声声,人影绰绰,糍粑飘香,搋进去浓浓的乡情,散发出浓郁的年味,此情此景,如同一幕折子戏,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
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